/wxweditor/lang/zh-cn/zh-cn-zh.js?v=4fff0 /wxweditor/ueditor.config-zh.js?v=6f0d6 /wxweditor/ueditor.config-zh.js?v=6f0d6
思路
1.new release分析
2.选定产品进入该产品所在最小类目
3.分析bsr特征
4.观察new release销量
5.搜索关键词查看平台竞争程度
6.1688寻找相关产品,熟悉,了解过程,并且确定产品
7.前台搜索关键词,看是否有其他人在做
8.综合核算价格,然后计算利润,确定是否可以做
以烤盘(Baking Sheet)为例分析
1.打开Home & Kitchen类目,切换到new release,可以看到烤盘的reviews数量25个,日销量100个(说明这个产品所在具体类目有一定的空间)
2.打开烤盘所在的具体类目 Baking & Cookie Sheets
3.分析bsr分布,以及new release,分析结果
1.平台上主要有3种颜色的烤盘
黑色
银色
金色
价格:金色大于银色大于黑色
存在的组合形式:1pcs,2pcs,3pcs,烘焙套装
我们的预期:
价值20美金以上,竞争程度小,与平台上面产品有差异化,创新
综合分析结果
1.选择2或3件套金色烤盘(因为银色很普遍,黑色太便宜)
2.选择银色烘焙套装(因为bsr只有一个黑色的套装,银色的颜色受欢迎程度很高,金色的成本会太高)
3.搜索行业关键词 Baking Sheet搜索结果 4000,bsr前6,日销量都超过100+,所以类目竞争不激烈。
4.进入1688寻找我们预期中的产品或者组合(需要你们去分析)
分析,不同的烤盘价格,以及参考bsr的价格,对所选进行利润预估
5.选出款式后,再次用Baking Sheet,查看前10页搜索结果,看是否有人做2或3件套金色烤盘或者银色烘焙套装
如果没有,那我们可以直接做,如果有,分析一下存在时间(小于3个月),销量是否符合预期(大于20),卖家数量(小于3家)。
注:该类别的产品走海运性价比会很高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各位老铁有什么选品相关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者私信我(微信:yongyejuchang)我都会一一回复。
首先通过招商搞一份最近行业关键词数据,可能数据处理过,但是参考意义依然非常大(可以通过merchantwords类比一下,自己判断)
自己爬一下这些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
以上两者做个除法,降序或者升序,准蓝海就出来了,剩下的什么东西就自己去做了,什么价格啊 ,是否侵权啊 ,乱七八糟的,我就不balaba了
1. 零成本强制关联best seller。
2. 零成本爆秒杀,任何站点(黑科技)
3. 天天上秒杀,零成本(黑科技)
4. 最新高配置刷单系统 搭建技术大揭秘。
5. 如何让新品快速获取上百个vp review
6. 如何用1/3价格占广告首位,如何关键词搜索快速上首页。
7. 如何无限次上直评技术详解 。
8. 免费赠送亚马逊辅助黑科技跨境电商erp。
9. 如何快速有效清库存、去差评,清除跟卖。
你最后要不要交钱?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我觉得跨境课堂 的存在有合理的一面。
部分机构的部分内容对一些小白还是有帮助的,你不愿意花时间去整理思路花时间去研究东西,或者你没有了目标方向。那这时候你需要稍微一些点播,这当然是不错的。
如果你已经足够牛逼或者是你被各种标题党吸引,你倒是可以去听一下,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第二:行业浮躁,深圳有几家培训,他们老板压根没做过亚马逊 在那讲CPC!!!而且有些人听得入神,津津有味!后面再分享(卖)一些刷单,卖些服务。都赚得脸都肿了。而你,却在那认为这人不错什么都乐于分享。我c,你把赚钱的机会给到别人,别人有什么好不高兴的呢???谁叫你有需求呢?谁叫你不动脑子思考呢?活该你被欺负,欺负的就是你!怪我喽!
第三:有没有价值,要看听众和传播知识的人!
第四: 太多人说他跨境电商做了十几年了,做亚马逊做10年的,自己打电话问问亚马逊什么时候来的。卧槽!真不要脸!那你说,这种公司你觉得你会有什么收获?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培训机构的东西呗那么多人追随,他们生意做得很大很成功所以出来献爱心给有困难的同行分享成功案例?为什么去听没有大的项目经验的人的交钱听课呢,是不是幕基、幕球易购的高管更加有说服力呢,一个行业这么混乱,乌烟瘴气的,哪来那么多黑科技,重要的就是找好产品,卖出去,做好售后。
第五:仔细看完下边的回答,无意纷争。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牛逼的电商运营为什么不自己开店铺要去打工?
1.运营自己本身并不牛逼,被各种环境影响或者包装出来的,对,包装出来的。并没有真正地去运营过一个完整的类目或者产品。比如,某公司14年才毕业的某某,去傲基混几个月,去有棵树混几个月完全就是一个初级运营,最后包装成了所谓的运营大神。
2.能力不够。运营得不错,主要得益于所在公司的平台。比如泽宝或者赛维的海翼的运营,本身运营能力一般,但那些公司的平台可以,产品可以,后面确实有些业绩。当然,这话写在这里会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无意得罪可能的喷子,自己确实面试,测试过不止10+)
3.自己确实有能力,但是不喜欢承担那么大的风险,大概这个比例不到20%
4.自己有能力,不具备后面供应链的资源,时机不够成熟。
5.完全习惯了现有的方式,或者从现有方式获取的利益(综合利益目前对于他本人来说较为有利)
6.只是习惯了
7.牛逼的人都自己干了,没有很好的模式是没人愿意去搞的。当然,如果资金到位什么姿势都会的。
亚马逊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