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weditor/lang/zh-cn/zh-cn-zh.js?v=4fff0 /wxweditor/ueditor.config-zh.js?v=6f0d6 /wxweditor/ueditor.config-zh.js?v=6f0d6
受最近亚马逊政策变化影响,某公司裁员29人,刚好占公司全部人数的1/3,开发、销售、推广、PPC、采购、仓库部门的人员都有。这部分员工在4月的人工成本是229887.00,当然还有公司承担的各类保险等等成本并未统计入内。也就是说为了保持前进的能力,公司的瘦身政策涉及到了1/3的人也是公司1/3的人工成本。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在目前前景不明朗时消减巨大成本压力,当然成本不仅仅是上述的人工成本如此。例如,公司还派出了几个人的团队飞到美国,处理巨大的库存,以及想办法能在西雅图有所作为吧。
第一次裁员,各种流泪情绪失控崩溃的虐心情景就不说了,大家都是男人,不到鱼游沸鼎般的迫不得已也不会这样做的。
只是非常对不起被辞退的员工,他们有很多人在离职前一天的晚上还在加班。也祝福他们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今天的问题不是裁员,是话题主题:即使亚马逊平台政策变幻莫测,世事波澜,生活还得继续,亚马逊还是得做下去,问题是应该怎么做了?
坦白说,朋友圈中一大波跨境电商公司都经历应实践着所谓的黑科技,并对以黑科技为代表的快速捷径乐此不彼,包括我们身边的这群亲密朋友们也一样。
但是自春节期间开始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
一些卖家通过IT团队建立自己的刷单系统,扩大产品线、建立海外仓、建立十万甚至几十万的facebook等等群组、培养属于自己的prime会员帐号,跨境课堂上千属于自己的sd会员帐号等等一堆差异化,期望形成碾压式的竞争优势,在亚马逊的这一波一波的助攻中是如此落魄狼狈,现在来看,屁用都没有了!
走到今天,你不得不承认亚马逊是一家科技型公司,并不止是一个跨境电商平台。而对于我们来说,使用黑科技、追求快速成长,并不是初衷,在中国卖家所营造出的卖家氛围、竞争环境当中,你保持原地的不进步就是被淘汰、会被挨打。
因此,在这里请不要再追责黑科技了,也不要喷我们对于黑科技的追逐,更不用声讨中国卖家的氛围,都没有必要了。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无非就是这样吧。如果你是一位老板,可以体会到有些事开始做了,就没有办法退却、没有办法放弃;也能体会到在这个行业中的辛酸:不止是辛苦,还包括酸楚!
今天在深圳的朋友圈被刷了一篇文《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你想不到的心酸》,是的,在跨境电商行业中做老板的3点不回家是常态,甚至是一个人呆到3点。我还想补充的是,当你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时候,才能抛弃不是老板、不是子女、不是父亲的身份,享受这不真实的安宁,才知道你自己是谁。
但是在这里,我们是来寻求正能量的:方法,不是来听尽早放弃等等类似的建议或挨批找骂。
以上茫无头绪的迷离恍惚,还是回到问题的核心,亚马逊还是得做下去,问题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
请各种潜伏着的老司机给些方向。
我理解现在的方法都应该回归到原点了:重视产品,重视产品,重视产品。不要过度追求所谓的销售运营技术,黑科技更不要去碰了,秋后算账是非常恐怖的故事情节,不要再有了。
我的观点可以得到佐证,你看平台上有一些知名品牌,重视产品质量、不走温州人莆田人系主义的,风生水起。从春节那时一直到现在,他们完全不受影响。
这样的卖家值得尊重和学习。
这种状况下,或许只能回归传统了,抛弃黑科技。 在站内已经被各路大神研究的差不多的状况下,发展站外了推广了。我做亚马逊这么多年,站内做的牛的人遇到过不少,站外能做成体系的没看到几个。 我做的一款小类产品,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国外的卖家,自建站站外推广做的真的比我强太多。他们的销量稳定一年多,不掉,这是各种黑科技达不到的。 虽然前一段时间他们被封了一段时间,但是账号恢复之后,销量恢复的还是很快的。
个人以后重点会把学习站外作为重点了。(如果我还做亚马逊的话,说实话想换行了。5年亚马逊还是臭屌丝一个。)
亚马逊相关问答